
我的故乡——黑沙洲,四面环江,坐落在长江之中,远远看去,就像一片荷叶漂浮在江面上。天然洲也隶属黑沙洲,两洲一乡,八面环江。
小时候,经常问妈妈:“黑沙洲为什么叫黑沙洲呢?沙是黑色的吗?”她总是笑而不答。越是不知道,越是好奇。至今我也不知道答案,不知道她是否如传说中所说。(传说一文人考得功名,荣归故里,乘船时江风把乌纱帽吹落水中,后来那就长了一个沙洲,起名叫乌纱洲,后来叫黑沙洲。也有人说这里的沙子都是黑色的,所以叫做黑沙洲。)
黑沙洲是个物产丰富、美丽富饶的地方。她环境优美、空气清新,有湛蓝的蓝天、雪白的白云、浩瀚的江水、金色的沙滩;有扁舟、芦苇、白杨……有鲜美的鱼虾、新鲜的蔬菜、甘甜的瓜果;有油菜、棉花、蒜苗、芦蒿等多种经济作物。
清明左右,正是蒜苗丰收的好季节。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,我和弟弟帮着把蒜苗理理整齐,这样爸爸妈妈扎起来会方便许多。然后就盼望着第二天早晨爸爸能到集市上卖个好价钱,这样他会给我们买点心,或者带水果。记得有一次,我和弟弟在上学的路上遇见爸爸,他居然买了一大串香蕉,我们开心的手舞足蹈,那时候的水果对我们来说太奢侈。四月份也是刀鱼满上市的时候,从没想到过那么平常的东西,现在竟卖天价。傍晚的时候,会有人拎着用稻草串起来的一串串刀鱼,沿着一条条村庄叫卖。刀鱼是用电网打上来的,触网即死,所以从没见过活刀鱼,为了保证刀鱼的鲜味,渔民们打上来了就卖,不会等到第二天早上去集市卖。刀鱼的确很鲜美,但是我不喜欢吃,鱼刺又细又多,很容易被刺卡住。那时候不过一两斤蒜苗的价钱就可以换一斤刀鱼。慢慢地,刀鱼越来越少,现在已经濒临绝迹。每当看到新闻里报道天价刀鱼的时候,我总是很后悔当初没多吃点,最好吃到讨厌为止。我似乎已经忘记了刀鱼的味道了。
五月,大片大片的油菜花,金灿灿的,走在乡间的小路上,如同在花的海洋里遨游。小伙伴们相互嬉戏,你追我赶,不一会就放学到家了。所以当同事们想去婺源看油菜花的时候,我一点也不心动,对我而言,这再平常不过的了。
现在,正是栀子花开的时候,喜欢那淡淡的花香,摘一朵,别在衣服上,原本昏昏欲睡的我顿时精神起来。金银花也该开了吧,它会顺着竹竿、小树牵出很长的藤。不要小看它的花朵,香气可不小哦!记得教历史的朱老师,特别喜欢金银花,我和好友张永爱经常摘一些带给她。她是个美丽的女人,也是位好老师。
夏天,让我欢喜让我忧。暑假很自由,不用上课,可以睡懒觉,可以钓龙虾,还可以到门前的小江里面游泳。傍晚的时候,顺便去菜园里摘个西瓜,一边在水里游,一边吃西瓜。小伙伴们经常从江的这一边划到江那边,一晃,十多年没游过了,不知道我还会不会?吃完晚饭,大家把凉床搬到巷口,躺在上面乘凉,说说闲话、聊聊家常。到了热气降下去的时候,再回屋睡觉,夜不闭户。
夏天雨水多,江水暴涨,极易发生水灾。九八那年,好多武警官兵来家乡支援抗洪,若不是他们,估计家乡那年免不了受灾了。记得欢送他们的时候,汤老师自作了一首《大红花》,我们全班大合唱,至今我依然清晰的记得歌词歌调。
玉米、南瓜,这些都是我的最爱,这么多年从未改变。夏天的瓜果、蔬菜也比较丰富,西红柿、黄瓜、西瓜、香瓜,百吃不厌。妈妈农闲的时候,喜欢摘些新鲜的南瓜花,洗净,然后把花瓣一瓣瓣掰下,往和好的小麦面里打个滚,再往油锅里一炸,好吃的不得了。现在回想起来,还忍不住流口水。
秋天是收获的季节。棉花,算的上是家乡的第一大特产了。放眼望去,整个岛大半被棉花占据。雪白的棉花缀满枝头,大人们都来不及捡。有时候担心棉花被暴雨打湿了(被雨淋过的棉花颜色不白,也不柔软,卖不上好价格),老人、孩子也都下地帮忙捡棉花,全家总动员。等到家里的棉花堆成小山一样,爸爸妈妈就要去镇上卖棉花了。喜欢周末的时候去卖,这样我们可以跟着一起去,坐在板车上,一晃就到了。卖完棉花,就会买个一箱苹果,或者一捆甘蔗、鸡蛋馓子、花生酥之类犒劳我们,我们就坐在空板车上,一路吃到家。
黑沙洲的秋天一点也不凄凉,不会觉得枯藤、老树、昏鸦。地里绿油油的一片,油菜、小麦、蚕豆正长着起劲呢。门前屋后,柿子树上结满了果实,像挂着红灯笼。鸡冠花应该还没凋谢吧,记得有一年中秋时节,我回二垄看望奶奶,一边吃着奶奶留给我的月饼,一边收集鸡冠花的花籽。说起月饼,城里的月饼,华而不实,吃的不是月饼,吃的是包装,吃的是品牌。还是家乡冰糖馅的好吃,尤其“陡沟月饼”。一有机会,妈妈都会托人带给我,我总是一口气就吃好几块。今年的中秋和国庆连在一起,应该可以回家过个团圆节了。
我觉得秋天的沙滩最美,柔和的夕阳撒在沙滩上,整个人也被照得通红。软绵绵的沙子踩在脚下,痒痒的。不知名的鸟儿飞来飞去,停在沙滩上歇息。整个视野很开阔,人也倍感轻松。那时候水落的比较多,可以从黑沙洲走到天然洲,但是要走很久。
尽管冬天比较冷,但是我还是很喜欢,因为我喜欢看雪,喜欢漫天飞雪、白雪皑皑、银装素裹的世界。白色是庄严神圣的,站在雪地里,什么都不用想,就这么静静的看着,享受着,觉得自己属于这个世界,不再是孤独的。勤劳的人们在冬天也不闲着,自从引进芦蒿(冬天收割,最忙),一年到头都不得空,连冬至、送灶、春节这些传统节日,也不能尽兴的过。年货也准备的很仓促,孩提时喜欢吃的糙米糖、蚕豆花、小炸、豆腐棍子、糯米圆子……慢慢的,这些自制的美食都被店里卖的成品取代了,有些就遗失了。
黑沙洲,现在划分到芜湖。外界纷纷传说她要被改造成农场、或者另作它用,岛上的居民要迁移。每每想到这里很难受,太多东西难以割舍。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,许多记忆深深的刻在脑子里。若真的被改造了,恐怕我的乡愁更加剪不断,理还乱。
“我的故乡在黑沙洲,那是个美丽的小岛……”我对儿子、孙子说。
最新评论
原来种植大蒜有这么多学问
规划的不错,欠经营。
请问,黑沙洲岛主是谁?
每天的轮渡时间都是几点啊
那请问年三十,江坝和新港
最好不要拆迁成所谓的监狱
类似上海市崇明县,可以开
这么好的地方开发 生态游
芜湖乃至安徽省还能找到像
那里 是未来的蔬菜基地,不
那么好的地方怎么会建监狱
黑沙洲和天然洲最后会怎样
辛苦了,十分感谢,改天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