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°
寂
寞
沙
洲
不
怕
冷
在八百里皖江中段,铜陵与芜湖之间,千里澄江被两片绿地剪成三股东流而下,这里就是——黑沙洲。该州原设立黑沙洲乡,后整建制并入鸠江区白茆镇。

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,四面环水,孤立于江心,习惯被人们称为“寂寞沙洲”。

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,合久必分,分久又合,一乡两洲,涨水离,枯水连,这里有惊涛裂岸的澎湃,有百舸争流的壮观,有一望无际的芦海,有葱翠碧绿的蒜苔,芦苇荡中时时传来野鸡野鸭的鸣叫,三江水面送来渔舟唱晚的诗情。

生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人民,他们勤劳淳朴,邻里和睦,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。
然而,接连几天的暴雨,江水不断上涨,严峻的汛情打破了这里的宁静。

墙上张贴着转移通知
记
者采访中获悉,受持续强降水影响,长江水位长时间超出警戒水位。为确保群众人身安全,鸠江区要求撤离江心洲外护圩住户。7月5日起,黑沙洲、天然洲及南垅村同心片、大江村协力片的300多名群众住进该镇六洲中学、旭光初级中学两个安置点。

锁上家门,安全转移

空荡荡的街道
7月6日上午,鸠江区白茆镇六洲中学安置点,81岁的许嗣秀老人找医务人员要了两颗止疼片:“腿有些疼,还好这里什么都有。”一天前,老人和孙子一起从黑沙洲撤离住进安置点,这里的生活和服务都让她非常满意。
旭光中学安置点,孩子们正在吃午饭
和许嗣秀同住一个房间的,还有同样来自黑沙洲的97岁老人吴永根。老人在黑沙洲上住了一辈子,他告诉记者,这是他第一次因洪水从洲上转移出来并得到安置:“1949年和1953年撤出来过,但当时没条件安置。不像现在,在这边吃的好睡的好。”由于听力不太好,吴老的嗓门有点大,引来了安置点的其他几名群众,得知有记者前来采访,他们抢着“现身说法”,“牙膏牙刷鞋子盆什么的都发,连卫生纸都发,简直没话说。”“吃的也很好,今天早上吃的稀饭、茶叶蛋、包子、糍粑,比家里伙食好多了!”

操场成了孩子们玩耍的乐园

小檬檬看到相机里的自己,一个劲儿地说:这是我,这是我。
物资充沛再加上服务到位,使得安置点里氛围轻松愉悦,甚至成为孩子们玩耍的乐园。在六洲中学宿舍楼二楼,2岁半的朱小弟正在和几个同村的孩子一起玩耍,看到记者手中的镜头,孩子们纷纷比出“剪刀手”,引来笑声一片。在旭光初级中学安置点,6岁的陈雅新迎着霏霏细雨和刚认识的小伙伴一起来到操场上,清脆的笑声远远传开。

呼吁群众撤离转移,并不意味着放弃家园。据介绍,在将普通群众尤其是老弱病残转移出危险地带的同时,镇村干部带领抢险突击队和防汛人员“驻守”,每天24小时巡埂,一次次排除险情,力所能及为群众保住家园。


7月6日中午1时许,记者登上黑沙洲时,附近停靠着多艘载满黄沙、水泥等救灾物资的货船。防汛指挥部里,“总指挥”刚刚吃上午饭。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“总指挥”是白茆镇政府干部,家住芜湖市区,6月30日以来,他除了两次回镇上开会之外,一直驻守在黑沙洲,一个星期没有回家,休息时间加起来不超过10个小时。“你们先转移到安全的地方,家园让我们来守。”黑沙洲社区副书记郭传飞劝说社区群众及时转移,也让爱人和孩子撤出了黑沙洲,自己安心坚守在岗位上。


这几张照片可以看出水位很高
二垄村村民蒋其东是留守下来的防汛队成员之一。记者采访时,他拿着铁锹冒着大雨和另外两名防汛队员一起巡埂。埂下满地都是湿滑的烂泥,再加上荆棘和树茬,让人寸步难行,蒋其东一边用手中的铁锹开路,一边向记者介绍巡埂经验:“一定要仔细看,只要沟里有水就要注意了,极有可能是渗漏。”

几天来,黑沙洲一次次摆脱危机。7月5日晚8点左右,巡埂人员发现一道闸口出现渗漏险情。“总指挥”带领抢险突击队立即赶到现场,同时紧急调运200吨黄沙,经4个多小时的紧张奋战,最终排除险情,“只要有一线希望,我们就一定会保住黑沙洲,帮群众保住家园。”
黑沙洲【寂寞沙洲不怕冷】你们先转移,家园我们来守
2016年07月08日 | 作者: 黑沙洲岛主 | 分类: 人文地理 | 被围观 5,248 次














赵丹丹 / 文 陈洁/摄 名片哥/辑
最新评论
原来种植大蒜有这么多学问
规划的不错,欠经营。
请问,黑沙洲岛主是谁?
每天的轮渡时间都是几点啊
那请问年三十,江坝和新港
最好不要拆迁成所谓的监狱
类似上海市崇明县,可以开
这么好的地方开发 生态游
芜湖乃至安徽省还能找到像
那里 是未来的蔬菜基地,不
那么好的地方怎么会建监狱
黑沙洲和天然洲最后会怎样
辛苦了,十分感谢,改天回